在人們的觀念中,防水問題似乎沒有結構工程*問題那么重要,也沒有裝修工程獲得美麗外觀那么引人關注,習慣了出現(xiàn)滲漏水是正?,F(xiàn)象的看法。這種錯誤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容忍了滲漏水質量問題的長期存在,給結構*埋下了隱患,給生活帶來了諸多麻煩。維修是的浪費,其成本代價是原施工的二倍以上。合理的方案、優(yōu)質的材料、精心的施工是建筑工程根本的品質保證,也是一種長期的、的成本節(jié)約。
一、滲漏水成因原理
建筑工程滲漏水維修是一項復雜而又困難的綜合性工作,他是在現(xiàn)場察看的基礎上,通過調查獲得多方面資料,結合各種*方法和工作經(jīng)驗,作出正確原因判斷后,根據(jù)工程實際可*作的條件,確定終維修方案。
在滲漏水維修過程中,大家都深有體會,大面積出問題情況并不多見,大多數(shù)滲漏都發(fā)生在細部節(jié)點上。下面引用美國防水手冊上的二個滲漏水成因基本原理。
90%―1%原理:近90%的滲漏水問題都出現(xiàn)在僅占整個建筑或結構表面面積不到1%的細部節(jié)點部位。
這些細部節(jié)點包括:女兒墻壓頂、屋面防水層收頭、出屋面管道、窗框周邊防水、幕墻根部、地下室變形縫等。正是這些不到1%的表面積上的缺陷,造成整個建筑出現(xiàn)各種滲漏水問題。盡管現(xiàn)代建筑技術在不斷發(fā)展,但滲漏水問題還將長期存在。
99%原理:99%的滲漏水不是由于材料失效導致的,是與防水設計和施工質量相關。
這里所指材料是指符合*標準質量要求的材料,而非指假劣材料。設計選材不當、防水構造設置不當、施工細部處理不當才是導致滲漏水現(xiàn)象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滲漏水情況調查
1、了解情況
在進行現(xiàn)場察看前,應詳細了解原設計說明、施工圖、相關部位材料情況、該部位結構施工和防水施工情況、歷次維修情況。
2、現(xiàn)場察看
▲目測檢查
目測檢查的要點必須*、深入,與滲漏部位相關的所有部位都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。在對相關區(qū)域*檢查的基礎上,對細節(jié)部位要近距離檢查,如天溝、水落口、泛水、出屋面管道等。檢查的工具包括照相機、卷尺、小鐵錘等。
▲ 無損檢查及儀器輔助檢查
無損檢查方法有很多,根據(jù)需要可以進行蓄水試驗、外墻淋水試驗等。
利用儀器檢查在國外比較普遍。紅外線成像儀利用溫差成像色差可以判斷潮濕與干燥區(qū)域的分布;聲波*儀通過橡皮錘敲擊測試部位,通過回聲判斷空鼓或卷材脫開情況;磁場檢漏儀利用電磁波判斷卷材下面潮濕區(qū)域等。
▲破壞性*
必要時通過破壞性*,除去表面障礙物,以直觀的方法判斷滲漏部位或滲漏路徑。如鑿開屋面剛性保護層、割開局部防水層、對混凝土進行鉆孔取芯判斷裂縫狀況等。
三、一些基本常理
1、水不僅受重力影響有向下移動的性能,同時還有平面流淌的性能。
2、普通水泥砂漿、大多數(shù)的面磚無機勾縫材料、混凝土的微裂縫等,在毛細作用下,其滲水或吸潮會比預想的嚴重。
3、除了可外露使用的防水材料外,一般防水材料在外露環(huán)境下老化速度相當快。即使表觀情況很好的玻璃膠、結構膠,在一定年限后,也會產(chǎn)生脫膠、開裂等現(xiàn)象,也就是說,從長期使用來看,打膠是不可靠的,特別是質量較差的膠。
4、無論是屋面、地下室、外墻面,受溫差變化影響產(chǎn)生的變形量足夠使結構的某些部位被拉開,這些在結構完成后一二年內被拉開的小裂縫,在整個建筑生*的過程會隨著溫差變化而不斷地擴大或閉合。如果結構設置了變形縫,或墻面設置了分格縫,變形會更多地集中在這些預設置的縫上,但也不會因此*避免不會發(fā)生縮脹變形裂縫。
5、地下室滲水不一定只發(fā)生在地下水位以下部位,潮濕土壤中的水分也會通過毛細作用,從混凝土裂縫或疏松混凝土的毛細孔滲入室內,造成墻面濕跡現(xiàn)象。
6、下雨不漏而停雨后滲水的原因主要是,從進水點到室內滲出點之間存在可蓄容水量較大的材料。當下小雨時,進入墻體的水較少,雨停后通過蒸發(fā)擴散,在室內不會產(chǎn)生*的濕跡。當進水量較多時,特別是雨后太陽高溫照射下,蓄在材料中的水分會迅速擴散,造成表面水分來不及蒸發(fā)而出現(xiàn)濕跡。
7、青瓦、磚墻、砂漿、混凝土等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,只是滲透性能有大小差異。如果混凝土迎水面不設置防水層,水分會通過混凝土的毛細孔進入地下室內。以8米水壓、250mm厚混凝土板、P6抗?jié)B等級(3.39×10-9cm/s)、每100m2在24小時內理論計算滲透量可達到9.2kg。為什么平時我們沒有看到滲水現(xiàn)象,主要由于墻體材料均勻吸水及均勻擴散,使得室內墻面沒有表現(xiàn)出*的色差,水分連續(xù)快速蒸發(fā),以*看不出集中的滲水現(xiàn)象。
8、冷凝水現(xiàn)象無法采用防水材料得到改善和解決,只能通過減少墻體與空氣的溫差、減小空氣的相對濕度、加強通風等方法解決。